淺談 Anorak/Parka 連帽型登山外套之歷史演變

Anorak是一種外套的型式,沒有正式的中文譯名,一般稱「連帽外套」,或是「連帽防風、防寒外套」。只是很多戶外服飾都有連帽的設計,所以光用「連帽外套」並不能完全形容Anorak真正具有特色的外觀。

Anorak Jacket最大的特徵是套頭式的設計(或可稱為Pullover Jacket),從頸部開口至胸前的開襟綁帶或拉鍊,加上胸部延伸至腹部的口袋,以及腰際兩側相通的暖手口袋。下擺通常比一般外套來得長,有時會加入抽繩繫腰的設計。


要談Anorak之前,先從電影《火線大逃亡》(Seven Years in Tibet)講起。



這部1997年的電影由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飾演奧地利登山家Heinrich Harrer,一心一意挑戰攀登喜馬拉雅山,1939年在媒體的關注下出發。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代表德國遠征喜馬拉雅山是一件被高度聚焦的運動議題和政治議題。

從1808年英國人開始印度大三角勘察,想要確認世界最高峰的位置和高度,就開始和喜馬拉雅山有了不解之緣(但直到1852年才由印度數學家確認)。

1921年,第一支英國登山隊出發,到達海拔7000公尺位置;1922年,英國第二次遠征未果,只達海拔8320公尺;1924年,史上最具話題和爭議的遠征,George Mallory和Andrew Irvine在登頂過程中失蹤,卻因為遺體被發現後,因找不到失蹤的相機而無法確認Mallory是否為史上第一位攻頂成功的人。

1924年的失敗後,就很少再有隊伍願意出隊挑戰聖母峰,也因此才讓當時的納粹德國急於展示自己的登山實力,想要搶在世界各國之前成為第一個登頂的國家。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事隔兩天,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國宣戰。Heinrich Harrer跟隊友Peter Aufschnaiter因代表納粹黨人的身份,在印度被英國殖民軍俘虜,1944年才逃亡至西藏。Harrer在直到1950因聽聞德國戰敗而歸國之前,在西藏的七年期間意外成為達賴喇嘛的密友與老師。

※ 直到1953年5月29日,來自紐西蘭的34歲英國登山隊隊員Edmund Hillary與39歲的尼泊爾嚮導Tenzing Norgay一起沿南坡登上聖母峰,這才打破紀錄,成為史上第一個登頂成功的登山隊伍。


↑ Heinrich Harrer跟隊友Peter Aufschnaiter,分別由Brad Pitt和David Thewlis飾演。


歷史課上完了,回到Anorak。


這部電影1997年上映,當時我還是一個嫩嫩的國中生,以為電影是動作片,因為有「火線」,還有「大逃亡」,進了戲院才發現是劇情片,當時覺得很無聊。

後來接觸登山運動,用不同的角度再看一次這部電影才懂得欣賞、享受,同時被電影裡的西藏景色(其實劇組是在阿根廷拍攝的,只有少量鏡頭是在西藏偷拍)給深深迷住,也才對主角Brad Pitt身上穿的Anorak款登山外套產生興趣和好奇。





起源

↑ Anorak起源可追溯至1920年代,北美或部分歐洲寒帶地區的保暖外套,一般認為是「因紐特人」(Caribou Inuit,愛斯基摩人的一支)的發明,使用的材質是海豹或馴鹿的皮毛,用途是禦寒、防風和狩獵。圖片來源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的德軍制服仍以鈕扣固定,未見Anorak形式外套。圖片來源


↑ 1921年,第一支遠征聖母峰的英國登山隊。George Mallory在後排最右邊,外套仍是夾克樣式。1922年英國隊第二次遠征失敗。圖片來源

在1924年,第三度挑戰之前,Mallory於前一年接受紐約時代雜誌訪問問到"Why did you want to climb Mount Everest?"(為什麼你想要登上聖母峰?),已經兩次挑戰失敗的Mallory不耐煩地回答"Because it's there."(因為山在那裡。),意外成為登山界的世紀名言。


↑ 1924年,Mallory(後排左二)參加第三次遠征,魂斷聖母峰,屍體於1999年被發現,由於相機遺失,至今仍無法判斷他是否為首位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這個謎題也因為染上神秘、浪漫的色彩而被傳頌至今。可以看到,Anorak外套仍未出現。圖片來源

↑ 1930年代,由波蘭Hirsch-Weis Manufacturing Company生產的外套,版型較短,而且沒有連帽設計,其實是不適用於登山戶外活動的,但已可見雛型。圖片來源

研究到現在,可以推斷電影裡Brad Pitt在1939年穿的外套之考究應該是正確的,但翻遍1921年到1950年代的聖母峰遠征隊照片,一直都未見Anorak外套使用於登山活動。不過可以確定的是,1930年代,已經有英國跟美國的空軍使用這種外套的設計。


↑ 1942年二戰期間的德軍制服,依然是鈕扣式外套,未見Anorak蹤影。圖片來源

在軍裝的演進上,一直到1950年代的韓戰,Anorak這種款式的外套才大量使用於西方世界的美軍軍裝設計。



↑ 終於,1952年,首度攀登聖母峰的Edmund Hillary與尼泊爾嚮導Tenzing Norgay。這才終於見到Anorak Jacket明顯使用於極限的登山活動,用以抵抗惡劣氣候。圖片來源

↑ Hillary與Tenzing在山下的合影。圖片來源

↑ 1959年,Vogue時尚雜誌才將Anorak Jacket介紹給一般民眾,這才開始從機能服飾走進時尚服飾之列。圖片為1959年英國版Vogue雜誌,但其實是在美國版被報導,特此說明。圖片來源

自從Anorak走入時尚領域,原本常常與Parka(大衣)混為一談的稱呼也因此有了分水嶺,美國、加拿大習慣稱為Parka,英國跟歐洲則是使用Anorak一字。而英國的「Mods」(摩德族)普遍被視為讓Anorak真正走入大眾流行的推手。

※ 不過Anorak跟Parka在設計上也常常沒有明顯分野,這一點倒是不用過度堅持 :)


↑ 戰後大量流入市面的二手廉價軍裝外套,承襲自美軍M1951經典外套,有著長版魚尾分叉的設計,成為英倫Mods次文化的一大特徵。圖片來源




↑ Oasis綠洲樂團的Liam Gallagher,長版軍裝外套一直是他的註冊商標。



材質

早期Anorak除了特有的外觀,還有兩個特色是:

1. 材質使用棉織品或帆布料、麻布料。

尼龍(Nylon)發明於1938年,1940年才開始有尼龍製的女用襪。而在尼龍材質被大量使用於戶外服飾之前,歷史悠久的帆布(Canvas)和棉織品(Cotton)一直都是服飾主流,但在戶外的功能表現,從現在的眼光來看,完全無法與目前各式高科技、高機能的布料相匹敵。但仍有使用非人工合成纖維的戶外品牌,繼續這個浪漫的堅持。


2. 領口採用皮繩、棉繩或是鈕扣。

拉鍊早在1914年就由瑞典裔美國電機工程師Gideon Sundback發明並申請專利,一開始使用於皮靴上,並於1920、1930年代開始在兒童和男性服裝上流行。1934年,日本企業家吉田忠雄成立3S(サンエス)商會,也就是大家熟知的YKK拉鍊前身。


↑ 1917年申請的拉鍊專利,是現代拉鍊的雛形。圖片來源

雖然已有拉鍊使用於服飾,但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這麼方便的零件當時卻不大量使用於外套上呢?個人推論應該是因為技術未成熟、使用未普及,以及材質過重,如果使用於性命攸關的登山服飾可能較不適合。

但自1960年代,Anorak開始更加普及流行後,登山外套才又導入更多機能、便利的零配件和設計。


↑ 1975年,創立近百年的挪威經典名牌Norrona Sport的一則平面廣告,右上寫著100% bomull stoff som puster,意思就是百分之百透氣純棉。領口跟胸口袋已經用上拉鍊零件,帽兜附上可拆卸的保暖皮毛,腰部內有抽繩調整鬆緊,甚至加入固定褲檔設計。圖片來源

↑ 直到現在,Norrona的Anorak仍是不敗的暢銷經典款。這件型號svalbard cotton Anorak的外套,捨棄人造纖維,使用pureOrganic™ Cotton有機棉,重複使用後的舊化質感,絕非合成材質所能比擬。

↑ 經典商品,當然自己也是要來一件的...。可惜台灣尚無代理商引進Norrona。(攝於日本東京)

↑ 另外值得一提的Fjallraven。該品牌的Anorak外套一直都在推陳出新,使用自家開發的G1000布料,不管是復古的經典拉繩款式,或是結合拉鍊跟鈕扣開口的新設計,Fjallraven儼然已成為Anorak在現代戶外服飾裡的指標品牌。



↑ 戶外品牌Holden使用人造纖維製成的Marshall Jacket,可以看出近年來Anorak在材質、花色跟細節都做了許多創新跟變化,而Anorak外套也幾乎是滑雪品牌的定番款了。



設計

至於為什麼不用全開式的設計呢?最大的原因應該是「防風」。舊式的鈕扣或是拉鍊都還是會有從正面透風的狀況發生,如果開口只侷限在頸部到胸口,可以有效阻隔冷風進入身體,有效防風、防水、禦寒。

不過這類Pullover(套頭式)的設計也造成穿脫不便的缺點,但既然這種款式一開始就是由極度寒冷的愛斯基摩人為了禦寒所設計,理應是不需要常常穿脫。因此就原始設計的概念來說,似乎也不算是甚麼缺點了。


↑ 例如像紐約品牌BattenWear這樣在兩側加入拉鍊開口設計,就能順利解決穿脫不便的困擾。


↑ 口袋的設計也不再侷限於一個大胸袋,Western Rise這件Bitter Creek Anorak使用了工作服常用的小口袋設計。



演進

時至今日,Anorak的分支越來越廣,使用名稱如Parka或Pullover也很普遍,以下介紹幾件具有Anorak設計概念的單品,在登山戶外活動或平常的時間穿上,都能帥氣十足!


↑ Patagonia Torrentshell Pullover,將經典雨衣Torrentshell加入套頭設計,成為這一款登山之餘也能休閒穿用的實用風雨衣外套。


↑ 當然自己也是要來一件的,但是歹勢,帥度差很多...。(攝於合歡山東峰)


↑ mont.bell "O.D.ANORAK"(No. #1103247) 輕量防撥水風衣。在臺灣,漸漸覺得一件防撥水功能強的薄風衣,遠比厚實的風雨衣實穿。


↑ 因為太好穿了,去日本爬富士山的時候又買了一件黑色版,可以跟呆呆一起換穿。



↑ Patagonia Synchilla Snap-T 刷毛連帽保暖外套。Patagonia的Snap系列一直是暢銷款式,個人也非常喜歡。

↑ 滑雪品牌Burton的Portage Jacket,外觀有點像是皮衣般的光澤,是因為使用了水上活動長使用的防水包材質,搭配獨具巧思的rolltop開口袋設計,非常有科技感的一件外套!

↑ Montane Aero eVent Pullover,使用防水的eVent布料,領口防水拉鍊採用比較特別的斜口設計。


↑ 穿搭圖,搭配短褲就很有Urban Outdoor的風格。(圖片來源

↑ 加州品牌Kokatat的Gore-Tex TecTour Anorak。款式及配色均十分復古,搭配Gore-Tex XCR 3L布料,防水裙的設計十分搶眼。


↑ 穿搭照,怎麼有點像巡防隊員 XD,其實是因為這件外套是設計給Kaykaer獨木舟運動的人使用,Dry Top的設計是為了防止水流進外套裡。

↑ 80's L.L.BEAN Anorak Parka,純正古著!圖片來源

↑ Filson Heritage Anorak圖片來源

↑ NIKE SPORTSWEAR – NSW Ventile Anorak,口袋是設計重點!圖片來源

↑ GARM Rain Anorak,十分出色的剪裁跟外觀設計,材質跟顏色的選用十分符合軍事機能外套的用途。圖片來源

↑ 巨大的胸口袋打開來,是可以方便使用戰術背心的巧思設計,軍事迷千萬不能錯過!圖片來源



在高科技布料還未盛行的年代,利用現有的資源結合創意巧思,協助登山者克服環境的困難,設計出至今仍無與倫比的經典單品。這樣的變革、演進一直是自己很感興趣的題目。

這篇文章構思了很久,直到最近才有時間好好整理、研究,過程中挖掘到許多樂趣是自己始料未及,之後會再分享其它裝備品項的「考古專題」,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

Ethnic D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ultural Encyclopedia
● Anorak Guide V 1.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