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之細路】百里徒步初日:關西老街→燒炭窩


徒步日期:2018-02-05
移動距離:19公里
路線規劃:關西→渡南古道→羅屋書院→顯伯公→鹿寮坑→燒炭窩


【關西鎮】

寒流襲台的二月天,氣溫極低,下了一夜的雨直到早上依然沒停,新竹的北風彷彿要鑽進骨髓裡。又濕又凍,預報顯示的氣溫是攝氏五度,但體感接近零度。這種天氣理所當然能栽種出最棒的茶葉,但對即將遠行的人來說,反而是身心的一大考驗。

自造型典雅的東安古橋出發,沿途在豆漿店吃掉一籠冒著熱氣的包子,在關西菜市場和阿婆買了一斤剛摘下的柑橘,接著順步到老街上的茶行喝杯暖心又暖胃的野茶。不到一公里的路程,竟走了一小時之久。這感覺挺好,熟悉的事物經過雙腳的重新詮釋,自然會研磨出一股完全不同的滋味。

渺渺雲霧圍繞在深山茶園,農路銜接一座又一座的山窩聚落,這些風景並非壯麗的大山大海,可是用步行者的角度深入、挖掘、一探究竟,得到的樂趣與感動反而更加深刻。


路線起點:關西東安古橋。回來到關西別急著開車從上頭經過,記得下車到河岸走走。



「跨牛欄河上的東安橋興建於日據時代昭和二年(西元1935年),每一塊橋石各有不同色澤、紋理,加上日月的風霜,使老橋情趣倍增,經新竹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

東安橋原本只是一座木造便橋,每當山洪暴發時便被沖毀,交通也隨之中斷。地方人士因而倡議建橋,由當地仕紳聘請日本技師設計,再雇工至錦山地區採集紋理細緻的石塊,以人力搬運至現場,交由當地知名的石匠李鎮帶隊砌築。

東安橋主結構是用石頭的錐度張力堆起來的,完工後的東安橋,為一座五孔拱形石橋,造型十分優美,橋身亦非常堅固耐用,經過六十餘寒暑的人來車往,依然完好如昔。

牛欄河經過整治過後,現已成為親水公園,岸邊柳樹成蔭,而東安古橋優美河岸風情,成為過往遊客可懷古的驛站。」(資料來源:新竹縣政府)


由東安古橋上俯瞰牛欄河親水公園。


由古橋出發不到500公尺,腳步馬上就因街上早餐點蒸籠裡冒出的蒸氣而停下⋯⋯五度的陰雨天,體感是幾度啊?


出發前聽了一場講座,講師之一的劉克襄老師口訴他過去搭乘早班公車到是市場的故事。他說市場裡的阿婆會在門口蹲成一排,販售自家生產的農作物或水果。那個小位子可能是婆婆傳下來的,未來可能會再繼續傳承下去。


關西鎮公有零售市場。阿婆說橘子自己種的,買了六顆(一人三顆),秤了一下斤兩要45塊。阿婆說:「多買一顆湊50塊啦!」當然沒有問題,立刻把七顆橘子包起來帶走。


想不到這一背就是三天之久,天氣陰冷,根本沒有閒情逸致停下把橘子吃掉。


【渡南古道】


所謂《渡南古道》,就是從渡船頭走到南山大橋,是過去通行兩岸的舊路,在新的大橋建好後就荒廢了。當地的羅功奇先生放下手邊的工作,領著我們一行三人,帶著砍刀鐮刀,在溼冷天進入久無人跡的古道。


好心又熱心的羅功奇先生,沒有他的領路,連這邊是步道入口都不會曉得⋯⋯。








終於走出來啦!


【上南片:羅屋書院】


清早低溫五度,在關西上南片農地裡耕作的阿婆,後面其實就是國道三號高架公路,而這片風景若是快速通過,根本沒有機會欣賞到。


羅屋書院,在過去日治時代,為了提醒台灣子弟不要忘本而建的私塾學堂,在羅仕龍先生返鄉後,將原本的老屋重新整理成一個文化空間,繼續傳承祖先的理念。建築非常非常典雅美觀,來到關西不要只顧著吃仙草呀!



【顯伯公>鹿寮坑>燒炭窩】


氣溫真的非常低⋯⋯還好路過的茶園景緻很有氣氛,只是那飄渺的雲霧啊⋯⋯感覺又降了幾度。

天氣一冷,就很想吃薑母鴨。

燥坑農路,過去的產業道路,現在變成一條寬闊的步道。

穿過果園後有點找不到方向,對照千里步道協會提供的GPS軌跡檔,確認方向後繼續下山。



鹿寮坑:黃家伙房屋。





走出鹿寮坑來到這個路口已是飢腸轆轆,看見前方的便利商店就直衝過去。


大肆飽食一頓後才覺得重回人間。徒步的好處之一,就是吃什麼都好吃,很容易滿足 :P


而且即使飽餐一頓後,從竹東市區過來探望的朋友帶我們去吃薑母鴨,也依然能夠一滴不剩地將它吃個精光!感謝JJ!


當晚投宿在燒炭窩竹風樂境,感謝語喬姐特地騰出這個空間讓我們不用吹風淋雨,在那個超強寒流來襲的夜晚,一旁還有可供取暖的炭火爐,真的是比什麼都幸福啊!






第一日結束!

_

撰文:楊世泰
攝影:高偉翔(Dennis Kao Photography)、楊世泰





系列文章

【樟之細路】Raknus Selu Trail:台灣長程步道的想望
【樟之細路】百里徒步初日:關西老街→燒炭窩

留言